四禪八定

四禪八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禪定
  • 外文名:Meditation
與滅盡定,坐禪過程,定義,一粗心住,二細心住,三欲界定,四未來禪,初禪 離生喜樂地,二禪 定生喜樂地,三禪 離喜妙樂地,四禪 舍念清淨地,更深禪境,1、空無邊處定,2、識無邊處定,3、無所有處定,4、非想非非想處定,

與滅盡定

各種禪定的差別
佛教很注重戒、定、慧三無漏學。人若想修行,首先必須 持戒。剛剛開始、接觸,如果連戒律都不願意守持的話,要想解脫有一定的困難的(大根性人除外)。持了戒後要修定(定中 無戒可守),因為平時我們的心很散亂。散亂的心使我們迷失,迷失就不能清楚觀察世間的真相。平常人受戒或有了定,就可以深入的觀察世間的真相,即苦、無常、無我和空,這就是智慧。因此,戒、定、慧是有一定的次序,有些人來說,也可以無次序的。有些人可以不必受戒就修定,而且修出成績來,那是因為他有宿世善根,一般人還是要按照戒、定、慧的次序來修。那么,什麼是 禪定?
清愚清愚
禪定
禪定是由 梵文(Dhyana)翻譯過來的,音譯是 禪那,意思是靜慮:既是心定下來觀察思維;也就是以所觀的境,令心專注不散,稱為“定”;“觀”既是作種種的觀行。禪定包含“止”和“觀”,“止”(Samatha)和“觀”(Vipasyana)都是由梵文翻譯過來的。一個人修任何的禪定,一定離不了止和觀,不然的話,他修的禪定會偏向外道。
佛陀說我們這個世間可分成三界: 欲界、色界和無色界。欲界有種種欲望,且沒有定心;色界和無色界都要依靠定力進入。我們在欲界裡修禪定,其中一個目的就是要離欲界而進入四禪八定,乃至進入滅盡定。
修行者繼續修下去,會發現已經沒有心識生起,但是還有“我”的存在,因此想捨棄這個我,那就是說,他想捨棄第七識的恆 行心。(唯識宗說,我們有八種心識的作用,第七種叫第七識-- 末那識,他執著第八識為我。我們的前六識是可以停頓的,在還未解脫之前,末那識卻一直在作用,所以稱為恆行,意思是永恆的造作,念念生滅不已。)。如果他能使恆行的心識暫時不生,就能進入滅盡定,棄除了“ 我執”。“滅盡”之意既是滅盡了一切六識的心,乃至滅盡執著第八識稱為“我”--“我執”的心。唯有三果或以上的聖者能進入此滅盡定,它的特點既是無“我執”,斷除了一切煩惱;但是在修行的過程中,第三果的聖人還待降服一些微細的煩惱,只能夠暫時進入滅盡定,在定中沒有“我執”,但是當他出定後,我執之心再度生起;阿羅漢果聖者破除了我執,在滅盡定中無我執,出離此定後也沒有我執。所以只有佛、 阿羅漢和三果聖人有能力進入 滅盡定。
至於大菩薩是否也能進入此定呢?根據經典有兩種說法:有些經綸說可以,另一些卻說不可以;
空無邊處定、識無邊處定、無所有處定和非想非非想處定,這四種定都是要一層一層的進入,已經出了色界,稱為“無色界定”。在佛法中我們將這個世間分為三界,又稱為 九地,既是 欲界稱為 散地;色界和無色界稱為定地,要進入此二界,必定要依靠 禪定;但是在欲界中,比如要進入兜率天、忉利天等就不須靠定力,只要積極努力的修集各種的福德 因緣即可。

坐禪過程

定義

我們要進入四禪八定之前,必須先修習一些在 欲界里的基本的定,真正來講有欲界定和未來禪兩種。修欲界定先要坐禪,在 坐禪的過程中,我們可依心態的不同而分成幾個步驟:

一粗心住

開始靜坐的人,心很散亂,越做雜念越多, 控制不了;同時坐得腰酸骨痛,身體不正直,歪來歪去,因為平時我們的身體彎曲慣了;有些人的身體不會歪斜,是因為他用精神去控制,把身體矯正,這是有心去造作(故意去做)的;呼吸又不大順暢;我們得用 數息觀、不淨觀、慈悲觀等等方法使心定下來。過了一個時候,身體會慢慢調好,呼吸也漸漸順暢起來,心念也就越來越細幼。這種定稱為粗心住。進入粗心住時,雜念減少。然而,雜念少並不等於定,只是不再胡思亂想罷了,但是心念還會在六根(眼、耳、鼻、舌、身、意)門頭跑來跑去。

二細心住

這時候的心念已經很微細,身體不必用心力調正,自動平衡,已經習慣了,而且坐久也不疲倦,這就是所謂的持身法。所有有靜坐經驗的人,如果靜坐半個鐘頭、一個鐘頭後身體就很疲倦,那就是還沒進入粗心住,當進入粗心住,再進入細心住時,身體就自動的調正,而且坐久也不疲勞。如果繼續坐禪,深入定的話,就能進入真正 欲界的禪定-- 欲界定。

三欲界定

平時我們要用心將妄念捉回來,進入欲界定後,不必加以控制,妄念也不會生起,而且心念自動平穩,不必用心力去調整它,此時心任運不動。進入這種定後,就能夠整天坐禪。以上三種定還不能稱為真正的禪定,只能稱為普通的定。

四未來禪

進入 欲界定後,繼續修下去,到了某個時候,忽然間你感覺到失去身體的感受,看不到欲界的身體,感覺到整個身心不見掉。這種感受是在靜坐時發生的,而不是打開眼睛來看。有了這種感受之後,身體就不會因失調而生病。因此,一個坐禪的人,若要身體沒病,至少要達到第四步驟,既是進入未來禪。
但是,有些人靜坐時,心無所知地昏昏沉沉,他也以為自己的身體不見掉,這不叫做未來禪,而是他的心念不知去了哪裡?若要達到未來禪,必須達到欲界定,既是心不必控制,自動的靜下來;在這之前,必須完成第二步--細心住,就是身體不必調整,自動的平衡,所以我們修習禪定要從粗心住、細心住、欲界定一步一步地進入。
第四步驟因為他就要進入真正的禪定了。由於此未來禪尚在 欲界,所以又稱為欲界未到地定。所謂真正的禪定,既是初禪、二禪、 三禪、和四禪。

初禪 離生喜樂地

一個人進入欲界未到地定後,繼續修出離欲界心;如果他的定力越來越深,原本靜下來的身體,慢慢地會感覺到又再動起來。這種動觸有八種不同的感覺,即冷、暖、動、癢、澀、滑、輕、重;最普通的就是感覺到身體動起來。這時候,他的心已離欲界,那就要進入初禪了。有此感覺之前,必須先要靜(括弧內為無意義內容)坐幾天,或是坐禪相當久時間後,有很深的定力,在定中感覺到身體不見了;慢慢地又感受到身體再度動起來,就會產生一種觸的快樂,也就是身心內外感受到很舒服,很寧靜。初禪以上不須分段食,故無鼻、舌二識,唯有眼、耳、身、意四識。進入初禪者沒有鼻、舌二識,所以鼻子嗅不到外面香、臭等氣味;舌頭也感覺不到甜、酸、苦、辣等味道。這時候,他已舍離欲界裡的五欲,不再貪財、色、名、食、睡。他也能除掉貪、瞋、睡眠、掉悔和疑,這五種煩惱遮蓋住我們的智慧,使我們生起貪、瞋、痴,所以被稱為 五蓋。
初禪有五種特點,稱為五支,即覺、觀、喜、樂、一心。覺:身體接觸外境的感受。此時的知覺是初 禪的心態,並非欲界的知覺。觀:內心的觀察。覺與觀也翻譯成“尋”與“伺”。它們的差別是:覺是對境比較粗的心念;觀是內心比較細的觀察心念。
喜:內心歡喜的感覺。
進入初禪者,第一次發現自己已經進入初禪,出了欲界,全無欲界的煩惱,在定中內心很歡喜,那就是喜。
樂:身體的五根所 感受的快樂。
比如:沖涼後身體感受到舒服的感覺;在坐禪時,進入初禪的時候,身體會有很舒服的感覺,那就是樂。所以進入初禪也稱為“離生喜樂”,意思即是因為出離( 欲界)的心生起喜歡與快樂的感覺。
一心:心在定境中保持不動。一心也翻譯成“ 心一境性”。

二禪 定生喜樂地

當一個人進入 初禪後,繼續修下去,就會發現覺、觀的心念很粗,所謂“覺”就是對境物的感受;“ 觀”就是起種種的思想。比如說你感覺到身體上有發生變化,你生起思想,知道它在坐什麼,這就是覺、觀。這種覺、觀就是我們的心念在想東西;這樣的想念很粗,他又想把這個粗的心念捨棄,因為它也是一種煩惱。當他把覺、觀的心念(尋、伺)舍起後,就會慢慢進入無覺無觀(又稱為無尋無伺)。這時,他的 心靜如水,處在清明的狀態,內心一片平靜,很清淨,這叫內靜,與初禪的覺身寧靜有所不同。由於二禪是無覺無觀,他的內心再也不去思維和判斷所接觸的境界,不起語言的分別,因此這種定也叫“聖默然定”。一個人進入二禪之後無眼、耳、身識,唯有意識。二禪有四支,即內靜、喜、樂、一心。
內靜:內心平靜,感覺到內心很清淨,再也沒有語言的構思了。
喜:離開了覺、觀,離開了語言,內心歡喜。
我們內心一念一念的想,雖然口沒說,但是,是以語言的方式來想東西:印度人用印度話來想;華人用華語或其他方言來想。初禪有覺有觀,是用語言來想東西;而二禪離開了語言的想像,發現沒有語言的煩惱,他覺得很高興,稱為“喜”。
樂:身體寧靜與內心平靜,他感覺到很快樂。
喜與樂的差別:身體感受樂後,內心起歡喜。
一心:也就是“定”。進入二禪(定)的人,定在二禪的定境中,保持內心的平靜。

三禪 離喜妙樂地

當他繼續修到 三禪,心遠離喜的躁動,就會進入更深的定,他會感受到另一種樂;初禪是舍離欲界而快樂,故稱為“離生喜樂”;二禪是默然之“定生喜樂”,三禪之樂稱為“離喜妙樂”。此定中之樂是與外境無關,是由內心發出的快樂。由於三禪以上沒有樂受,故經中常說世間之最樂是在三禪。
當一個人進入三禪後,唯有意識在產生作用。
三禪共有五支,即舍、念、智、樂、一心。
舍:舍掉喜心。
念:念念分明。
智:有正知。“正知”即是以真正的智慧觀察事物的真相,又稱為“智”。
四禪中的 修行者,都能很正確的觀察到這個世間,稱為正知;而我們凡夫是靠過期的回憶來判斷事情。
樂:因舍離二禪的煩惱而感受快樂。因三禪以上沒有樂受,故世間最樂是三禪樂。
一心:他定在 三禪的定境中。

四禪 舍念清淨地

進入三禪後,修行者繼續修下去,就會發現三禪所感受到的快樂還是一種苦患,他要心無牽掛,連快樂都要舍離。如此,他的意念清淨到極點,呼吸完全停頓,心完全不動,因此四禪也稱為“不動定”。初禪至三禪的心念一直處在動中,進入四禪後, 心如明鏡不動,清淨明朗;心念不動並不表示心沒作用,而是它能停留在一個境界裡,觀那個境而心不動。在四禪中,唯有意識在產生作用。這四種定都還在色界,沒有舍離色身。如果一個人進入四禪,他所修學一切事皆隨意成就,乃至他要修神通,立刻就能夠修成 五神通;定能發神通,然而在四禪中修學是最快有成就的。這裡的神通並不是象一些人與鬼神的感應,這是內在自發的能力,因為心定,所以能夠發通。
四禪共有四支,即不苦不樂、舍、念清淨、一心。
不苦不樂:內心不是喜,也不是樂。
舍:舍掉三禪的樂。
念清淨:已經沒有妄念,但動起念頭也可以,全由個人做主,稱為念清淨;
我們凡夫的妄念紛飛,它時時刻刻生起;妄念生起後,我們的 心隨境轉,做不了主。
一心:心定在四禪的定境中。
有些外道,想要修行證得涅盤,但是沒有智慧,以 邪見的智慧,用心把“想念”壓住,使它不生;當他真正修成“無想定”後,把煩惱心壓制住,色界的煩惱還在,所以他死後就生到色界的無想天。進入無想定後第六識(意念)的心就沒生起,他不知道還有更微細的心念在作用,所以他以為這就是 涅盤。佛弟子都不要修學這個“無想定”,因為他們都不要進入 無想天,所以進入此天者都是外道。

更深禪境

以上四種禪定還是沒有舍離色界。如果 修行者覺得有色身很麻煩,想捨棄它,那么就要修習更深的禪定,如: 空無邊處定、 識無邊處定、無所有處定和非想非非想處定。

1、空無邊處定

一個人若想把色身舍掉,他須把種種色想滅掉,既是滅掉色想與有對想;色想是因眼識而生起的;有對想是由鼻、舌、身與耳識而生起的。在四禪中做“空”想,既是沒有色(物質)與欲(欲望),而把一切都觀空,當他這個“空”想完成後,他就遠離色地而進入空無邊處定--出色界。他感受到沒有色法,故空;沒有所謂的邊沿,所以稱為“空無邊處定”。進入此定,並不表示他的心沒有任何作用,反之,他還有受、想、行、識的作用。

2、識無邊處定

修行者繼續修習禪定時,他會發現 空無邊處定的空想也是一種苦,因為他是一種想,表示他還有心念。要減少這種想,他需要思維現前的心念,觀察現前的心識作用,保持心識的知覺,念念不離知覺的心,而一心緣識。這個心識也會產生作用,使他發現無量無邊過去和未來的心識,這就是所謂的 識無邊處定了。進入此定者拋棄了“空”想,只保持現前一念知覺的心識,實際上,識無邊處定還是 有想,只是這種想很細微,與空無邊處定的空想不同;它們之差別是:空無邊處定中的想是故意作“空”想;而識無邊處定中的想是拋棄“空”想,進入另一種定--識無邊處定;因為它觀察現前的心識作用,是有細微的想,並非無想。(註:識與想的區別:五蘊中的色、受、想、行、識中的識是心的知覺作用;想是法塵,既是心的念頭。)

3、無所有處定

如果繼續修下去, 修行者會發現心識還在那邊產生作用。而生起討厭之心,因此想捨棄它,想進入無所有處定。那就是他認為:如果有一個地方完全沒有心識作用,這種定才是最安穩,最快樂的。它就觀想這種定,並非作“空”想,也不是依識,而是他一心念無所有。在定中,他或認為他沒有想了,但實際上並非如此,而是他的心念非常細微,意識中的法塵就是無所有的法塵。在 無所有處定中,其他的想不生起,沒有種種的心想的相,不分別所有的東西,只是分別無所有,一心定在無所有的法塵中。第六識還在產生作用,集中在觀想無所有法,所以稱為無所有處定。

4、非想非非想處定

修行者繼續修下去,又會發現這個心念很粗,他不要一切有、無所有,既是 有想、無想他都不要。因為 空無邊處定是空想; 識無邊處定有作識想;無所有處定他認為無想,實際上是有很微細的想;他以為在無所有處定之前的定都是有想,而只有無所有定才是無想。他是要進入沒有“想”,也沒有“無想”,既是非想非非想處定。在無所有處定時,他還有一個定境,但進入非想非非想處定後,連定境都消失了。但是第六識還有非常細微的作用,但是他不知道,乃至他有第七、第八的心識在作用。
南傳佛教中,認為我們只有六個心識,當一個人進入非想非非想處定後,第六識還有很微細的作用,就是大乘佛教中所指的第七識。一般上這很微細的第六識心執著第八識稱為第七識--恆行的心識。
進入四禪定者,只是降服眼、耳、鼻、舌、身識,並沒把它們滅掉,而是進入那個定境時,粗重的煩惱當時不生罷了。

相關詞條

  • 四禪八定

    四禪是指: 初禪、二禪、三禪、四禪、 今次諸戒品而辨四禪者。四禪八定是指四與八並舉者,蓋色界與無色界相對,則在色界為‘禪’,在無色界為‘定’;若以...

  • 禪定

    禪與定皆為令心專注於某一對象,而達於不散亂之狀態,或謂禪為dhya^na 之音譯,定為其意譯,梵漢並稱作禪定。又色界之四禪與無色界之四定,合稱四禪八定。法華...

  • 之道

    禪之道:四禪八定九住。年輕人容易在追求目標的道路上迷失自己,忘記了自己最初的夢想,做的一切只是為了往更高爬?老者是禪道大師,他點出了年輕人的錯誤之處:...

  • 有漏

    漏禪分有漏禪與無漏禪兩種,有漏禪就是如來禪,也就是四禪八定,色界天之四禪與無色界天之四無色定,四禪是:初禪、二禪、三禪、四禪。四無色定是:空無邊...

  • 最上乘

    佛學術語,圭峰宗密所分五種禪之一。指達磨所傳之禪。又作如來清淨禪、一行三昧、真如三昧。宗密分禪為五種,為別於外道禪、凡夫禪、小乘禪、大乘禪等四禪八...

  • (,是華夏鍛鍊思維出智慧的生活方式。)

    禪,是一種基於“靜”的行為,源於人類本能,經過古代先民開發,形成各種系統的修行方法,並存在於各種教派。比較有代表性的有:佛教的四禪八定(佛陀從古印度喜馬拉雅山...

  • 禪道(僧侶所修之道)

    禪者,靜慮之意,即由寂靜能審慮,如實了知之謂。然審慮以慧為體,故其他之定亦皆名靜慮,而此四禪靜慮之義最勝,乃獨得禪之名。《俱舍論》卷二十八雲(大...

  • 入定

    其實四禪八定,不是佛教專有的,外道也會的。為什麼我們佛教一講起禪定,就怕會修出問題呢?原因是沒有正確地去認識初禪到四禪是什麼。...

  • 九次第定

    (名數)四禪,四無色,及滅受想定(亦云滅盡定),九種之禪定,不雜他心,次第自一定入於一定之法也:一、初禪次第定。二、二禪次第定。三、三禪次第定。四、...

  • 禪學

    達摩未到,古來諸家所解,皆是前四禪八定。諸高僧修之,皆得功用。”這段話對禪的種類作了系統劃分,提出了外道禪、凡夫禪、小乘禪、大乘禪、最上乘禪的概念。...

  • 味定

    味定,教義名詞。亦稱“味等至”,梵文Asvadana-samadhi,Asvadana-samapatti的意譯。“四禪八定”從性質上可分三類:無漏定、淨定、味定。以禪定本身為目的,耽溺...

  • 知見障

    這五法會障礙學人證得四禪八定,或是障礙學人修證解脫道,所以稱為五蓋。這五蓋原則上不與所知障相應,因為所知障是屬於迷理無明,而性障五蓋屬於迷事無明,...

  • 初禪

    初禪是佛教術語,巴利語 paṭhamajhāna。四禪八定之最初禪定境界。分為色界初禪與出世間初禪。《楞嚴經》雲:“清淨心中,諸漏不動,名為初禪,修習此初禪的...

  • 衛塞節

    然後佛陀次第進入四禪八定,返回第四禪時結束於了輪迴的生活,證達永恆的大涅盤界。這時在庫西那拉附近地區發生地震及天空無雨響雷等現象。正是公元前544年二月十五...

  • 六道輪迴(宗教用語)

    色界天、無色界天描述的實際上是小乘四禪八定的各種心的境界。《佛說阿那律八念經》中說:“何謂四禪。惟棄欲惡不善之法意以歡喜,為一禪行;以舍惡念專心守一...

  • 密宗(佛教宗派)

    經過四禪八定身心有內而外都徹底不再有不善夾雜,純淨無餘。為了保證阿羅漢出定時不染污,所以還要具備四諦智慧。 [8] 願佛:以願來攝受啟發眾生道心之佛。...

  • 九品(佛教名詞)

    或曰:“四禪八定,次第分明”,吾則曰:“九品四土,位次炳然”,四禪八定,不了生死,九品四土,一生成佛,上之則等覺菩薩,如文殊,普賢尚發願求生淨土,下之則五...

  • 十種佛

    經過四禪八定身心有內而外都徹底不再有不善夾雜,純淨無餘。為了保證阿羅漢出定時不染污,所以還要具備四諦智慧。 [2] 願佛:以願來攝受啟發眾生道心之佛。...

  • 無漏(永樂御製神僧傳序及無漏何解)

    慧解脫者,並無四禪八定的禪定功夫,然而依著佛語,精進思維觀察五陰自我的虛妄、無常,而確認意識不是真實不壞的我,而斷除意識為我的我見,然後繼續深入觀察,依依...

  • 所知障

    這五法會障礙學人證得四禪八定,或是障礙學人修證解脫道,所以稱為五蓋。這五蓋原則上不與所知障相應,因為所知障是屬於迷理無明,而性障五蓋屬於迷事無明,...

  • 三昧(佛教用語)

    《十住毗婆沙論·卷十一》載“三昧乃四禪(四靜慮)、八解脫以外之一切定;又言三解脫門(無漏之空、無相、無願三昧)和三三昧(有覺有觀定、無覺有觀定、無...

  • 八大聖地

    於時如來,順逆自在,出入四禪八定,於四禪起般涅盤,人天哀慟,雙樹慘然變白。八大聖地朝聖功德 編輯 以上循著八大聖地,重點介紹佛陀弘化行跡,佛子們理應加以認識...

  • 五乘教法

    同時修持禪定學,即色界天的四種禪定和無色界天的四無色定,合稱為四禪八定。五乘教法聲聞乘 編輯 以四諦法門為乘,運載眾生越於三界,至有餘涅槃而成阿羅漢。...

  • 如來藏

    若否定如來藏,以六識論外道見,則完全無法解釋涅槃和禪定境界之四禪八定丶無想定丶非想非非想定丶滅盡定之差異。[8] 亦無法解釋四禪中息脈具斷與死亡的差異...

  • 興福寺內道場供奉大德大義禪師碑銘

    大師曰:“佛身無為不墮諸眾,安在四禪八定者乎?”問者辭窮,眾皆愕眙。大師之旨,蓋以一切法是,一切法非;於無性無象而有得有喪,一切亦非;於有形有紀而無...

熱門詞條

  • 槙原敬之
  • 伊塔之柱
  • 打呼
  • 情色片
  • 樂此不疲
  • 機器人歷險記
  • 風俗店
  •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 銓敘部
  • 緒帝羅莊園
  • 將棋
  • 配音演員
  • Sony Ericsson X8
  • 刀馬旦
  • MISA
  • cda
  • 散瞳劑
  • 這群人
  • 動物世界
  • ROA
  • 處女膜
  • SAMMY
  • 德國啤酒節
  • 底片
  • 九·一八事變
  • 設計理念
  • 我們都是壞小孩
  • 首爾捷運
聯絡我們

玻璃钢生产厂家兰溪玻璃钢雕塑厂商定制大观园商场美陈抽象玻璃钢景观雕塑制造邵阳玻璃钢果蔬雕塑北京商场美陈布置玻璃钢花盆是怎么做的应县商场美陈dp点商场七夕美陈玻璃钢民俗雕塑设计费用玻璃钢卡通唐老鸭雕塑广东玻璃钢雕塑订做价格中山人物雕塑玻璃钢玻璃钢仿铜地动仪雕塑厂家郑州玻璃钢浮雕动物雕塑制造广东玻璃钢雕塑哪里买最好梅州玻璃钢动物雕塑生产玻璃钢雷锋雕塑武汉市东西湖玻璃钢雕塑厂商场美陈电动升降系统泉州玻璃钢卡通雕塑湖北玻璃钢雕塑加工厂南宁个性化玻璃钢雕塑乐山玻璃钢关公雕塑郑州园林玻璃钢人物雕塑制造商场五一美陈北京特色商场美陈厂家直销保山市玻璃钢雕塑价格山东开业商场美陈批发价玻璃钢雕塑掉漆宝鸡市玻璃钢雕塑香港通过《维护国家安全条例》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让美丽中国“从细节出发”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汪小菲曝离婚始末遭遇山火的松茸之乡雅江山火三名扑火人员牺牲系谣言何赛飞追着代拍打萧美琴窜访捷克 外交部回应卫健委通报少年有偿捐血浆16次猝死手机成瘾是影响睡眠质量重要因素高校汽车撞人致3死16伤 司机系学生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小米汽车超级工厂正式揭幕中国拥有亿元资产的家庭达13.3万户周杰伦一审败诉网易男孩8年未见母亲被告知被遗忘许家印被限制高消费饲养员用铁锨驱打大熊猫被辞退男子被猫抓伤后确诊“猫抓病”特朗普无法缴纳4.54亿美元罚金倪萍分享减重40斤方法联合利华开始重组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杨倩无缘巴黎奥运“重生之我在北大当嫡校长”黑马情侣提车了专访95后高颜值猪保姆考生莫言也上北大硕士复试名单了网友洛杉矶偶遇贾玲专家建议不必谈骨泥色变沉迷短剧的人就像掉进了杀猪盘奥巴马现身唐宁街 黑色着装引猜测七年后宇文玥被薅头发捞上岸事业单位女子向同事水杯投不明物质凯特王妃现身!外出购物视频曝光河南驻马店通报西平中学跳楼事件王树国卸任西安交大校长 师生送别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男子被流浪猫绊倒 投喂者赔24万房客欠租失踪 房东直发愁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回应蜉蝣大爆发钱人豪晒法院裁定实锤抄袭外国人感慨凌晨的中国很安全胖东来员工每周单休无小长假白宫:哈马斯三号人物被杀测试车高速逃费 小米:已补缴老人退休金被冒领16年 金额超20万

玻璃钢生产厂家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