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丰莲花山茶

海丰莲花山茶外形条索紧实、灰绿起霜;汤色黄绿泛金;香气栗香带火工香;滋味浓厚、回甘;叶底黄绿。具有“金黄汤,蜜栗香”独特的品质。

(1)独特地貌土壤概况:海丰县三面环山,南面临海,西北依莲花山脉,境内山峦起伏,微丘连绵不绝,多为100~200米,最高峰为1337.3米,山地丘陵占60%,平原占40%。海丰莲花山茶产区,以莲花山主峰为中心方圆50千米内,茶园分布于海拔80~700米的地带。土壤多为黄壤和红黄壤,土壤pH为4.0~4.8。 (2)气候和水资源:海丰县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年日照时数平均1873小时;气候温暖,年平均气温22.5℃,无霜期360天;降水充沛,年平均降雨量2389.5毫米。春季平均气温22℃,降水量680毫米,日照时长190小时;夏季平均气温28℃,降水量1450毫米,日照时长430小时;秋季平均气温24.2℃,降水量180毫米,日照时长730小时。

(1)产地选择:海丰莲花山茶地域保护范围内,选择无“三废”污染,土壤pH在4.0~5.0,大气、土壤、水质条件均符合茶叶产地环境条件的要求。 (2)特定的栽培和加工工艺要求。 栽培要求: 茶园开垦 ≤15°缓坡地和平地,按行距150cm~180cm开挖种植沟;15°~25°的坡地建等高梯级园地,梯面宽不低于150㎝,梯面里低外高。种植沟宽50cm,深50cm;沟内施底肥,以有机肥为主,有机肥用量为每公顷施用45~75吨,表土回里,新土回面。 ② 品种 海丰莲花山茶主要选择优质高产、抗性强、适应性广的本地群体种(或株系)、金观音、凤凰单丛等高香型乌龙茶品种。 ③ 种植 A. 茶苗 采用短穗扦插繁育的合格茶苗。 B. 定植密度 采用双行或单行条植。双行植每公顷植茶苗30000至45000株;单行植每公顷植茶苗10000至15000株。 C. 定植时间 茶苗定植应在11月至翌年3月。 D. 定植技术 栽植茶苗时,在植茶沟内开好定植沟(穴),将茶苗扶直,根部放入沟内或穴内自然伸展,用土填实茶苗根部至不露须根,种植深度一般埋没至茶苗的根颈处为适度,随即淋足“定根水”。 ④ 茶园管理 A. 土壤管理 a)浅耕:一般在生产季节进行,深度一般为10cm~15cm,避免大量损伤茶树吸收根,茶园要以浅耕为主,破除表土板结,改善土壤通气状况与清除杂草。浅耕时期及次数,应根据当地茶园的土壤状况,土壤保水蓄水能力,杂草生长情况及茶树年龄的不同而灵活掌握。一般生产茶园每年浅耕1~2次,可在春茶后和夏茶后进行。 b)深耕:一般在冬季11月茶园停采后,根系活动旺盛时,并结合施基肥进行,深度一般在20cm~25cm。深耕配合施基肥。 c)除草:清除杂草,减少茶园土壤养分和水分的消耗,是实现茶叶优质、高产的一项重要措施。茶园中的许多恶性杂草大多生长在夏季,清除茶园杂草一般可与茶园的浅耕和深耕结合进行,在杂草旺盛生长季节应单独进行人工除草。 B. 施肥管理 a)施肥原则:重施有机肥,适量施用无机肥,春,夏、秋季节合理追肥。基肥主要有堆肥、各种农家肥及菜籽饼、花生麸、大豆等饼肥配施磷钾肥以及商品有机肥等。幼龄茶园种植一个月后方能进行第一次施肥,年施肥5次至6次。 b)无机肥施肥量:每采收100kg干茶,施纯氮11.5kg(折合尿素25kg),分别在一轮茶前(30%)、二轮茶前(25%)、三轮茶前(25%)、四轮茶前(20%)施用。投产茶园氮磷钾的施用比例为3:1.5:1;幼龄茶园比例为2:1:1。磷、钾肥一般在秋冬季作基肥施入。 c)基肥施用:幼龄茶园从第2年开始,每年11月~12月结合深耕每公顷施入约15吨腐熟的农家肥或3吨饼肥,3龄前茶园施肥沟应距茶树根颈15cm左右,深度为15cm~20cm,3龄后茶园施肥沟应距茶树根颈20cm~25cm,深度为20cm~25cm。投产茶园在秋冬季施有机基肥,采取开深沟,开沟深度40cm~50cm。 d)施肥与耕作相配合,浅耕施追肥,深耕施基肥,追肥主要施氮肥,施用的肥料种类按照NY/T 5018-2015中5.2的相关规定执行。 C. 茶树修剪 a)幼龄茶修剪:采用分段修剪法定型修剪,修剪时间要求在茶树生长季节进行,方法:第一次只剪主枝,对茎粗达0.4cm的茶苗主枝离地面10cm~12cm外剪去;剪侧枝:以后对每级茎粗达到0.35cm以上或达到木质化半木质化程度的侧枝分枝,以分支开叉处为起点,把离起点8cm~12cm以外的枝条剪去;幼龄茶树经过2年约5次合理的定型修剪后,树冠迅速扩展,树高50cm~60cm、有5层~6层的骨干枝,已具有坚强的骨架和良好的分枝,第三年即可正式投产采茶。 b)投产茶园茶树修剪:根据茶树树龄、生长势等适时进行轻修剪、深修剪;衰老茶树采用重修剪或台刈修剪,培养丰产树型。 D. 病虫害防治 a)茶园主要病虫害:虫害:茶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尺蠖、茶丽纹象甲、茶毛虫;病害:茶芽枯病、茶饼病、茶云纹叶斑病。 b)防治方法:遵循防重于治的方针,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优先采用农业防治;大力推广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技术措施,同时保持茶园生态系统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严格遵循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的规定,将农药残留控制在规定标准的范围。 ⑤ 鲜叶采摘 A. 采摘要求 根据茶树生长特点和对加工原料要求,按标准适时采摘。幼龄茶园采摘以养树为主,采摘为辅,采强养弱,采顶养侧,采高养低,采密养疏,采摘时留2片真叶。投产茶园以采为主,采养兼顾,及时分批分级采摘,一般茶园1轮~4轮茶采摘留1片真叶,以后采摘留鱼叶;长势好的茶园1轮~3轮茶采摘留1片真叶,4轮~5轮茶采摘留鱼叶或不留叶,采净同等嫩度对夹叶。 B. 鲜叶标准 一芽一叶至一芽三叶,芽叶完整、匀净。 C. 鲜叶盛装、运输、贮存、验收 采用清洁、无污染、通透性好的器具。装叶量以不影响品质为宜。鲜叶采摘后及时运至加工场所,防止鲜叶质变;杜绝混入有异味、有毒、有害物质。 特定的加工: ① 工艺流程 海丰莲花山茶加工工艺为摊青→杀青→揉捻→解块→干燥。 ② 工艺指标 A. 摊青 进入加工车间的鲜叶应立即摊青,水筛摊青厚度约3cm,萎凋槽摊青厚度为10~15cm,摊青时间一般在6~12h为宜,摊青过程中要适当翻动散热。摊青适度:叶质变软,发出清香,叶子含水量68~70%。 B. 杀青 根据茶青产量采用各型瓶式或滚筒或锅式杀青机杀青,投叶量每小时60~150kg,滚筒筒体/锅体温度250~270℃,叶温80~85℃,杀青时间4.0~4.5min,杀青叶失重率12~14%。杀青适度:叶质柔软,叶片失去光泽,青气消失,茶香显露,手握成团,放开回复松散,含水率58~60%。 C. 揉捻 杀青叶应摊凉后揉捻,投叶量以揉桶容量的90~95%为度,揉捻方式采用“空揉—轻压—空揉—重压—空揉”的加压过程,揉捻全程需25~35min,揉捻适度:茶条紧卷,茶汁溢出并附于茶条。 D. 解块 用解块机把聚结的团块解散,并筛去碎末,将解块后的茶坯送至干燥车间。 E. 干燥 用滚筒或瓶式或锅式炒干机,分炒二青、炒三青和辉锅三次炒制。炒二青的锅温控制在230~250℃,炒至八成干,出机摊凉;炒三青的锅温控制在145~150℃炒制30min,出机摊凉;辉锅的锅温控制在110~115℃,炒制6h,至灰绿起霜、出现甜香或蜜香。 (4)毛茶商品化处理:毛茶炒制完成后,经阶梯式拣梗机、平面圆筛机处理后,快速密封进入储藏车间。以商品形式流通前,进行统一色选、感官审评、质量检测、品质分级、拼配和包装,提高综合品质和商品性。 (5)生产记录要求: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建立生产记录档案,生产记录档案应当保存两年以上。

产品特征:
本部分内容主要表述反映登记产品特有的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方面遵循的规定,主要包括: (1)感官特征:海丰莲花山茶外形条索紧实、灰绿起霜;汤色黄绿泛金;香气栗香带火工香;滋味浓厚、回甘;叶底黄绿。具有“金黄汤,蜜栗香”独特的品质。 (2)内在品质指标:海丰莲花山茶,含水率≤3.5%、总灰分≤6.5%、茶多酚≥18.0%、水浸出物≥48.0%。 (3)安全要求:海丰莲花山茶产地环境和产品质量均符合国家标准。

包装规定:
在保护区域内的“海丰莲花山茶”生产经营者,标志使用人在产品或产品包装上统一使用标有“海丰莲花山茶”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和产品名称组合型式字样、字迹必须清晰,容易辨认。“海丰莲花山茶”的生产经营者使用此包装必须向海丰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提出申请,申请通过后方可采用“海丰莲花山茶”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字样和标志图案,并按照要求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

证书持有人:
海丰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地域保护范围:
海丰莲花山茶保护范围为海丰县所辖的海城镇、公平镇、平东镇、黄羌镇共计4个镇80个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5°07′~115°30′,北纬:22°56′~23°13′,现茶园种植面积为2330公顷,年产量4302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