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成自律小孩的秘密(下)】如何引導孩子變自律?用「自律五要素」漸進式引導

2022-08-03更新

「什麼時候才能自動自發?」

「能不能不要每次都要我喊才去做?」

「暑假就變成一坨爛泥!能不能自己有點學習動力、養成好習慣?」

 讓孩子自動自發、好作息好習慣,大概是每個家長的夢想。有句話說,有多自律就有多自由!培養孩子自律的能力,不只是在孩子求學階段能幫助課業、人際等各方面發展,在孩子未來長大成人後的長久人生都有幫助。

 「自律」是一件需要循序漸進的養成計畫!可以藉由「自律發展五要素」,搭配教育經典理論「鷹架式引導技巧」,協助孩子從日常小事開始改變,慢慢拓展至越來越多面向都能擁有自律好習慣。

自律,哪裡不一樣?5要素養出自律行動力

 彙整國內外學者觀點,整體而言,自律的人在面對任務時會充滿自發動機、想要達成的渴望,因此在事前會規劃如何執行,讓自己在操作時能有個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自律的人並非一板一眼,而是能在執行過程中保有持續修正的彈性。若發現先前規劃有不合適之處,便能即時因應時機、地點做省思修正,調整步調後重新嘗試,直到達成任務。

 一個自律的人,能有多麼不一樣?綜整上述,可將自律視為由圖中五大要素組成。便是擁有「強烈動機、擬定計畫、積極執行、時機地點、省思修正」的特徵。協助孩子養成自律習慣時,可以先挑其中一個開始慢慢引導,並慢慢遞增要素,直到具備五個要素為止。

自律養成計畫?漸進引導「鷹架式」教學

 那麼該如何從0到1,循序漸進地養成自律的習慣呢?可以參考知名心理學家Vygotsky提出的「近側發展區」概念,也被後來多名學者相繼擴充研究觀點,發展成「鷹架」的教育理論觀點。

 簡單來說,教育引導時,宜「一次新增一點點難度」,難度要控制在「比學習者現狀難一點,但有幫助就能學會」的狀態。這樣的做法,能夠讓學習者不耽溺停滯於現狀,又不會因難度過高,受挫而放棄學習。

 因此,家長可以思考在「自律」這個目標之下,如何將上述五大要素分別採循序漸進的「鷹架」引導,將想教育孩子的目標,設置循序漸進、高度適切的學習階梯。

例如,可以從以下幾個階段來練習:

|第一次先引導孩子找到學習或改變的「強烈動機」
|第二次在有「強烈動機」的基礎下,接著引導孩子為自己的「擬訂計畫」
|第三次在保有「強烈動機」並懂得「擬訂計畫」狀態下,協助孩子將計畫變成實際作為「積極執行」
|第四次在實際嘗試「積極執行」後,找個時間和孩子聊聊執行的「時機地點」,並討論「省思修正」的可能

協同鷹架模式:組裝式引導,讓孩子學得更多

 在鷹架理論於教育界行之多年後,有學者進一步提出「協同鷹架模式」。特別點出多個鷹架之間彼此之間的關聯、相互堆疊的功能,也強調在此模式下學習者能夠一次學會較多相關的概念,習得更完整應用在生活中的能力。

 因此,家長們也可以思考在「自律」的教養目標之下,除了「五要素」還有哪些先備、相關的能力。例如在「擬訂計畫」的同時,可能需要具備時間管理的技巧;在「積極執行」的時候,可能需要搭配「紀錄評估」的能力;在「省思修正」時具備「成長性思維」,即便未達計畫目標,也能解讀作「尚未成功」,而非「失敗」。

相關推薦:3個具體做法:與孩子一起成為時間的好主人

相關推薦:和另一半攜手,做孩子成長性思維的最佳榜樣

 而這樣的組裝配套學習,能夠讓孩子在學習自律時,在更真實的情境下練習,具備更完善的周邊技能,不僅有機會學得更好,也貼近現今「素養」教育的精神,使孩子經由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養成自律的好習慣,也懂得應用於未來人生大小事情中。

延伸閱讀:如何讓青少年孩子自律自主?用青少年「聽得懂且順耳」的方式好好說

文/雞湯來了蕭子喬、黃珮甄
校稿/雞湯來了張芷晴、陳世芃、榮淑媚
製圖/雞湯來了特派員黃子芸
編輯/雞湯來了蕭子喬
參考資料
謝州恩(2013)。鷹架理論的發展、類型、模式與對科學教學的啟示。科學教育月刊,364,2-16。
張文哲(2013)。教育心理學:理論與實際。台北市:學副文化。
林建平(2005)。自律學習的理論與研究趨勢。國教新知,52(2),8-25。
Pintrich, P. R. (2000). The role of goal orientation in self-regulated learning. In M., Boekaerts & P. R., Pintrich (Eds.), Handbook of self- regulation (pp. 13-39). San Diego: Academic Press.
Schunk, D. H. (1996). Learning theories: an educa- tional perspective. New Jersey: Pentice-Hall.
Stone, N. J. (2000).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libration and self-regulated learning.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Vol. 12, No. 4, 437-475.
Zimmerman, B. J., & Risemberg, R. (1992). Self- regulated learning in gifted students. Roeper Review, Vol. 15, 2, 98-101.
Zimmerman, B. J. (2000). Attaining self-regulation: A social cognitive perspective. In M. Boekaerts, P. R. Pintrich, & M. Zeidner (Eds.), Handbook of self-regulation (pp. 13- 39). New York: Academic.
分享此文至